2020年12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世界主要经济体无一幸免,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发达经济体经济收缩幅度较小、中国经济增长幅度较高。此次疫情导致的全球GDP降幅是2009年的7倍,疫后经济复苏的基数效应远强于上次危机后的复苏,而且本次复苏很不平衡,对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家之间相互激荡,全球脆弱地区的与经济风险将加剧或发生连锁效应;数字化社会的加速到来,新技术和数字社会建设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民族主义兴起的,东亚国家共同体价值的复兴。展望2021年,中美两国将在科技与贸易规制等重点领域展开竞争,这仍是全球经济重点。
下面简要综述国际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中国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和国内主要商品价格趋势四个方面。
2020年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在疫情爆发之初骤然显现。为稳定经济,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四批总规模达2.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目前,美国境内和海外新冠确诊病例数再度攀升,使未来数月经济复苏面临挑战。来自疫苗研发方面的积极消息虽然有益于经济中期增长,但重大挑战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预计美国2021年上半年可以实施较大范围的疫苗接种,夏季美国经济或有强劲表现。目前预计,2021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2%左右。
欧洲经济或“二次探底”,复苏之路崎岖漫长。出台规模超过金融危机时期的宽松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效果不及预期,而且由于放松隔离和重启经济也使疫情快速反弹,开启二次封锁,使欧洲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放缓。展望2021年,新冠疫苗接种条件已具备,欧洲央行将进一步出台支持经济和通胀上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为欧洲经济反弹提供支撑。2021年欧元区经济可望增长4.2%-5.2%。
疫情与外贸主导日本经济复苏道阻且长。日本疫情弱于欧美疫情,且前期就和中国一样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故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要弱于欧美;但是日本经济本来就处于低增长状态,全球疫情导致需求不足,严重拖累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内需不足亦严重制约日本经济,2021年全球经济的复苏将会有助于进出口贸易的恢复,预计2021年日本经济将会出现2.5%-3.5%的增长。
俄罗斯能源出口遭受重创。俄罗斯疫情自2020年3月上旬达到高点后一直未有实质性缓解,9月初再次恶化,新增病例持续攀升。大疫之年全球油气需求萎缩,油气价格大降,重创俄罗斯能源出口。预计2020年俄罗斯GDP将下降4.1%,2021年则将反弹2.8%,2022年为3.4%,2023年为3%。
印度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摆。印度自2020年3月起实施“封国”,制造业产出一度腰斩,而且付出沉重代价的“封国”并未阻止疫情蔓延,防疫、经济两头皆失,“人”“财”两空半岛登录。为稳定经济,印度从2020年中旬开始解封,“带病”重启的印度经济在三季度明显回暖,同比降幅大幅收窄至7.5%,9月工业产出已同比转正。经济恢复的同时,疫情也神奇好转。预计2020年全年GDP降幅约8.1%,2021年则有望增长5.5%。
2020年国际主要大宗商品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国际金价震荡上行。新冠疫情暴发后,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黄金价格先抑后扬。展望2021年,鉴于通货膨胀、美元走低以及超低利率预期等因素依然存在,2021年黄金价格将继续上扬,或将创历史新高。随着新冠疫苗逐渐普及,金价走势将渐趋平稳。在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超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引发市场对通胀的担忧,这些因素将支撑金价走高。2020年,受新冠疫情、世界经济衰退、原油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暴跌,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端收紧,越来越多国家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启动复工复产,原油需求回暖,国际油价缓慢上涨。展望2021年,国际油价大概率仅会温和上涨,但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延续升势。中美基本面差异明显,受益于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四季度GDP超预期回升,强劲的基本面支撑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中美利差有所收敛仍于高位,外资持续增持人民币资产。美元指数低位震荡,数数次反弹,整体仍保持低位盘整,缓和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
2020年GDP(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同比增长2.3%;2020年12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 2020年12月份,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同比下降0.4%,环比上涨1.1%;2020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18907亿元,同比增长2.9%;2020年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489亿元,同比下降5.3%;2020年全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5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020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2020年,在疫情突发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一枝独秀,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展现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除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外,其他行业均实现正增长;在全球经济普遍衰退背景下,中国出口逆势上涨;而且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经济运行呈现欣欣向荣场面的同时,仍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一是在经济增长方面,近年来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虽持续下行,但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来说,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二是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三是就业形势总体向好,而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反映在农民工就业数量下降和大学生就业困难上。
展望2021年,预计全年我国经济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半岛官网。GDP环比增速将会回落,但疫情期间的刺激政策尚未退出,且在2020年同期低基数的衬托下,同比有望实现超过15%的高增长。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既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是中国党建党100周年,需保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打好基础。
2020年国内主要商品价格大多呈现上涨走势。12月国内钢市先抑后扬。前期寒潮来袭,新冠病毒变异,导致价格大幅度回辙。后期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提振市场信心。纵观2020年,在货币宽松的背景下,市场需求面表现明显的好转,钢价持续上涨。当前央行对国内货币政策为“稳字当头,不急转弯”。预期2021年钢材市场需求维持偏好局面,年内价格高点出现在二季度概率较大,国内货币政策面临转向,带动钢材市场出现阶段拐点。12月铜价再创新高,欧美陆续开始接种疫苗,美联储维持基调,叠加僵持已久刺激法案落地,提振市场风险偏好。铜在2020年出现了V型反转,在2021年首周依旧保持强势上涨态势。目前来看,后疫情时代全球的经济复苏未到达顶点,经济形势还将继续改善,将带动铜价继续上涨。预计2021年铜市场将是一个供需两旺的局面,有望挑战前高。12月焦炭价格走势或振荡偏强。受污染天气影响港口贸易暂缓,区域性供给紧张促使山东主流钢厂快速接受本轮涨价,焦炭现货市场延续强势。作为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2020年4.3米焦炉的退出力度的确显著大于预期,这是支撑焦炭价格连涨12轮的核心。2021年年初黑色下游需求逐步下降,但钢厂焦炭缺货的情况仍然未变。随着焦炭提涨,工信部又要求明年控制粗钢产量,所以从中长期来看焦炭价格继续上涨空间或有限。水泥全年产量稳增,“十四五”规划建议及相关文件显示,基建发展方向已基本明确,交通板块和水利板块是未来基建发展的重点。二者均利好水泥需求增长,为水泥需求动力提供支撑。12月全国普受寒潮冲击,气温降低使得水泥需求由旺转淡,行业进入淡旺季拐点。预期2021年水泥需求仍将强劲运行。12月份铝价整体呈冲高回落之势,铝价波幅较大。随着国外病毒变异以及国内零星病例消息的传出,市场再度陷入恐慌之中,加之临近年末传统淡季,库存对铝价的支撑逐渐减弱,铝价走势不断趋弱。目前,我国新冠疫苗已正式上市,叠加美刺激政策的落地预期,短期就宏观面来看或有转好趋势,受其提振沪铝也存有一定反弹可能,但也仍需关注国内消费以及库存的变化,预计2021年铝价整体震荡偏稳。房地产市场价格稳中略涨。2020年各地全面落实长效机制,全国基本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目标,各地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新政策再度加码,融资规模遭严控。预计2021年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将保持不变并再创历史新高。此外,未来几年我国仍处于楼市调控的关键期和机遇期半岛官网,需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三稳”目标和“因城施策”原则,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从上述情况来看,在2020年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印度经济不均衡复苏。国际国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基本呈现震荡走势。
美国经济改善步伐放缓;欧洲经济或“二次探底”,复苏之路崎岖漫长;疫情与外贸主导的日本经济经济复苏道阻且长;大疫之年全球油气需求萎缩,油气价格大降,重创俄罗斯能源出口;印度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摆。
美国经济遭受重创,但整体表现仍好于多数发达国家。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医药科技和医疗体系,但这次新冠疫情防控却大跌眼镜。美国本土疫情2020年3月下旬大规模暴发,金融市场先知先觉,2月底美国就开始连番暴跌,国债收益率大幅走低,美元指数因流动性紧张而升至100点上方。为稳定市场,美联储3月上半月两次紧急降息50和10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25%的低点,并宣布采取不设上限的量化宽松措施,3月下半月先后推出15项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直接为实体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在2020年上半年急剧膨胀,与美国GDP比值从疫情暴发前的约20%快速升至35%上方。
2020年3月下旬,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骤然显现,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从3月第一周的21.1万猛增至最后一周的686.7万;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101,为2018年3月以来新高,但3月大降11.9点,4月再降17.3点,创2011年12月以来新低。为稳定经济,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四批总规模达2.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2020财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为3.132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6.9%,远超2009年9.8%的水平。
在史无前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纾困措施刺激下,美国在3月底开始反弹,二季度美国经济断崖式下跌的同时,纳斯达克指数却尽数收复失地,至6月超过前期高点,迄今已比疫情前高点超过约28%。随着5、6月份重启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暖半岛官网,失业率从4月的14.7%降至11月的6.7%,GDP继一、二季度分别环比下跌1.3%和9.0%后,三季度大幅反弹7.4%。但同时,美国疫情并未得到控制,2020年10月起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又开始攀升,迄今升势未减,经济持续复苏前景由此被蒙上阴影。美联储最新褐皮书称,在12个联储地区中,有四个地区近几周“几乎或全无增长”,其他地区仅出现温和增长。
美国经济复苏形势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疫情控制情况。美国境内和海外新冠确诊病例数再度攀升,使未来数月经济复苏面临挑战。来自疫苗研发方面的积极消息虽然有益于经济中期增长,但重大挑战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只有当人们确信可以重新安全地从事广泛经济活动之后,美国经济才可能全面复苏。
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适应了居家生活,联邦政府也没有再次实施全面封闭措施的意愿,疫情的持续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将显著小于疫情初期暴发时的冲击。从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看,预计美国2021年上半年可以实施较大范围的疫苗接种,夏季美国经济或有强劲表现。目前一般预计,2021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2%左右
2020年前三季度累计,美国GDP同比下降3.8%,大幅好于欧元区7.4%和英国11%的降幅,也好于日本5.9%和加拿大5.4%的降幅。
欧洲经济或“二次探底”,复苏之路崎岖漫长。欧洲疫情暴发早于美国半岛官网,各国政府为防控疫情采取的社会隔离措施也普遍严于美国。欧洲也出台了规模超过金融危机时期的宽松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但受限于欧盟和欧元区的成员集体决策机制,政策力度不及美国,出手速度也慢于美国。这些因素导致欧洲经济在疫情中的收缩幅度超出美国。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欧元区GDP环比断崖式下跌11.8%(金融危机期间最大降幅才3.1%),其中西班牙下跌21.5%,衰退最为严重,表现最好的德国也下降9.8%,高于美国同期9%的降幅。英国降幅深达19.8%,英国央行称之为30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
经过大面积“封城”“禁足”,欧洲疫情一度得到较好控制,新增病例和新增死亡人数一度降至春季高峰时期的1/10和1%。经济也出现快速回暖,三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大增12.6%,英国反弹15.5%。
但放松隔离和重启经济也使疫情快速反弹,夏季之后欧洲疫情再呈失控态势,新增病例连创新高,截止目前已数倍于春季峰值(得益于治疗水平的提高等因素,新增死亡人数仍未超过前期峰值)。迫于“二次疫情”,英、法、德、西等主要欧洲国家2020年11月相继重新实施“禁足”,但措施远不及春季严厉。
“二次疫情”及“二次封锁”下,欧洲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放缓。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权威机构认为,欧元区经济前景已经恶化。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指出,新冠病例增加以及相关防疫措施正在影响经济活动,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速很可能再度转为负值。
预计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将明显放缓,特别是西班牙和法国,如果不能控制疫情,有可能进入二次衰退。如果西班牙衰退程度最终达到德国的两倍,任何复苏基金或救助计划都难以帮助其走出困境。欧洲南北经济鸿沟的扩大,还将增加欧盟国家在利益分配上发生冲突的危险,从而削弱成员国集体抵御风险的能力。
展望2021年,欧洲经济反弹有几大利好加持。首先,欧洲已具备开始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的条件。德国拜恩泰科(Biontech)表示,疫苗在欧洲交货最早可在2020年12月下半月开始,年内拜恩泰科和辉瑞疫苗产量可达5000万剂,2021年将生产多达13亿剂。其次,欧洲的外部环境预期也会明显改善。美国政府换届显然将修复美欧关系,双方的贸易争端也有望得到化解。此外,为阻止欧洲经济前景恶化,欧洲央行已经明确表示,年内将研究出台进一步支持经济和通胀上行的货币宽松政策。机构普遍预计,欧洲央行会将疫情紧急购债计划规模扩大约5000亿欧元。欧元区融资条件有望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宽松。
2021年欧元区经济可望增长4.2%-5.2%。但这显然无法弥补其2020年约8%的萎缩。乐观预计,欧元区最早要到2022年下半年之后才能恢复到其疫情前的经济产出水平。上次金融危机后,欧元区经济复苏一度被欧债危机中断,前后共花了6年多时间才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那次美国花了3年。
疫情与外贸主导日本经济经济复苏道阻且长。日本方面,日本疫情弱于欧美疫情,并且前期就跟随中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故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要弱于欧美;但是日本经济本来就处于低增长状态,全球疫情导致需求不足,严重拖累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内需不足亦严重制约日本经济,日本经济下降幅度亦较大,世界主要投行关于日本2020年经济预期空间为-5%--6.5%之间,2021年则出现回调,回调的幅度要小于中欧美等国,预期区间为2%-3%。我们认为2020年日本GDP将会萎缩5%-5.5%;2021年全球经济的复苏将会有助于日本进出口贸易的恢复,带动经济幅度的幅度,预计2021年日本经济将会出现2.5%-3.5%的增长。
由于疫情恶化,日本政府于2021年月7日决定再次宣布东京都及周边三县进入紧急状态。由于日本疫情防控、疫苗进度均不容乐观,日本经济在2021年不仅难以摆脱疫情影响,还可能受到进一步冲击。有望在2021年实现一定程度的复苏,但复苏势头缓慢,实际经济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走势。面向“与新冠共生”或“后新冠”时代,日本政府可能继续采取多种政策,重点推动日本经济“电子化”及“绿色发展”,加强推进向“数字化”和“绿色社会”的转换、满足“医疗保健”领域新需求、重建供应链以强化经济韧性。
能源出口遭受重创。俄罗斯疫情自2020年3月上旬达到高点后一直未有实质性缓解,9月初再次恶化,新增病例持续攀升。
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油气收入。大疫之年全球油气需求萎缩,油气价格大降,重创俄罗斯能源出口。2018年和2019年,俄罗斯原油出口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495美元和454美元,2020年3月以来均价跌至264美元,比2019年大降41.9%;同时天然气出口均价跌至每千立方米101.7美元,相比2019年出口均价186.8美元下跌45.6%。
俄罗斯二季度GDP同比下降8%,比一季度骤降9.6个百分点;三季度降幅收窄至3.6%。鉴于疫情仍在恶化,四季度GDP同比降幅可能再次扩大。据IMF10月预计,2020年俄罗斯GDP将下降4.1%,2021年则将反弹2.8%。最新经济数据显示,2020年的降幅和2021年的增幅或将好于IMF预期。俄经济发展部日前将2020年GDP降幅从4.8%调至3.9%,同时预测2021年增长率为3.3%,2022年为3.4%,2023年为3%。
印度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摆。印度自2020年3月25日起实施“封国”,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摆”。一季度GDP还同比增长3.1%,二季度急转直下,同比骤降23.9%,称冠全球,期间制造业产出一度腰斩。而且,付出沉重代价的“封国”并未阻止疫情蔓延,二季度末每日新增病例直逼2万(封国前不到100)。防疫、经济两头皆失,“人”“财”两空。
为稳定经济,印度从2020年6月8日起开始解封,之后疫情更猛烈暴发,至9月中旬日新增病例逼近10万,超过美国记录。不过“带病”重启的印度经济在三季度明显回暖,同比降幅大幅收窄至7.5%,9月工业产出已同比转正。经济恢复的同时,疫情也神奇好转。9月中旬后新增病例掉头向下,并持续下降至最近3.5万的水平。迄今累计确诊病例已近千万。
IMF10月《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印度经济2020年下降10.3%。不过最新经济数据显示,印度经济复苏进度好于IFM预期,四季度GDP同比降幅有望继续收窄至4%。预计2020年全年GDP降幅约8.1%,2021年则有望增长5.5%。
黄金一直是投资者的避风港。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衰退,地缘不确定性加剧,美国债务走高引发市场对美元的担忧,加之各经济体普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利率维持低位,更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黄金市场。
2020年,国际金价震荡上行。新冠疫情暴发后,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黄金价格先抑后扬,一度出现大幅回调;伴随市场情绪好转,金价自3月起重拾升势,7月后涨幅显著,8月一度升至每盎司2000美元以上的历史高位半岛平台,之后有所回落。2020年12月3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主力合约收于每盎司1895.1美元,比2019年末上涨约24%。
展望2021年,鉴于通货膨胀、美元走低以及超低利率预期等因素依然存在,2021年黄金价格将继续上扬,或将创历史新高。随着新冠疫苗逐渐普及,金价走势将渐趋平稳。在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超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引发市场对通胀的担忧,这些因素将支撑金价走高。
美元疲软也将推升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平均而言2021年年底美元将在目前水平再下跌3%。新兴市场经济体对黄金需求的持续复苏也将推动金价走高。印度等国对黄金的需求逐渐常态化。此外,地缘、新冠疫苗的有效性等因素也将影响2021年金价走势。
2020年推动金价走高的因素将持续至少12至15个月。国际金价将在3个月内涨至每盎司2200美元,6至12个月内涨至每盎司2400美元。不排除短期内金价发生调整的可能性,但长期来看,黄金将得益于持续强劲的投资需求。
2020年,受新冠疫情、世界经济衰退、原油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暴跌,后缓慢回升,呈V型走势。
2020年,由欧佩克13个成员国与俄罗斯等10个外部产油国达成的历史性减产协议,为国际油价的恢复和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按照欧佩克+减产协议第三阶段的最新安排,这些产油国将从2021年1月开始逐月评估并调整产量。下半年,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端收紧,越来越多国家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启动复工复产,原油需求回暖,国际油价缓慢上涨。12月3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分别收于每桶48.52美元和51.80美元,比2019年年末分别下跌约21%和22%。
2021年,美国产量预计仍将继续下跌,欧佩克无疑将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利比亚原油产量仍有上升的空间。利比亚虽然是欧佩克成员,但此前因内战生产停滞,并未加入当前这一轮的减产协议。利比亚产量走势缺少可预测性,可能加剧油价的波动。全球石油需求将大幅回升,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新的一年,中东地区产油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份额预计将有所回升,欧佩克+减产协议和中东地缘形势的变化将更多影响国际油价。如果看到2020年3月出现过油价狂跌的动荡局面,油价迅速回升到年初水平的情况也是可以预见的,但不能忽略伊朗因素。拜登上台后可能会放宽对伊石油出口限制,因此目前的油价上升势头可能会在1-2月份出现停滞。
2021年布伦特油价可能会在39美元/桶-60美元/桶区间波动。受疫苗接种难以短期见效、新毒株的出现及西方国家的封城措施影响,至少在2021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的上涨势头可能会难以为继,甚至不排除会出现下滑。
人民币汇率延续升势。支撑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要因素,一是中美基本面差异明显。受益于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四季度GDP超预期回升,强劲的基本面支撑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二是中美利差有所收敛仍于高位,外资持续增持人民币资产。近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叠加2020年末较为宽松的资金面引起的中国债市反弹,中美利差已逐渐收敛。
12月境外机构增持1185.1亿元人民币债券,连续第25个月增持中国债券。三是美元指数低位震荡,缓和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四季度,美元指数在新冠疫苗取得进展、财政刺激计划向前推进和美联储延续量化宽松预期的联合作用下,已跌至90附近的历史低位。虽在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激增带来的避险需求推动下半岛平台,数次反弹,整体仍保持低位盘整,缓和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
2020年GDP(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同比增长2.3%;2020年12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 2020年12月份,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同比下降0.4%,环比上涨1.1%;2020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18907亿元,同比增长2.9%;2020年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489亿元,同比下降5.3%;2020年全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5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020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2020年,我国GDP为1015986亿元,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19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3.2%、4.9%和6.5%,经济显现出持续恢复的势头,展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强大的韧性。
2020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2%;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0.3%。
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价格持平。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
2020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4%,环比上涨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持平,环比上涨1.5%。2020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
2020年1—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89264亿元,增长1.0%,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32%。
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489亿元,同比下降5.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173亿元,同比下降9.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1316亿元,同比下降1.7%。
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26亿元,增长4.0%;进口142231亿元,下降0.7%。进出口相抵,顺差为37096亿元。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2005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18587亿元,增长10.9%;进口13419亿元,下降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168亿元。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末低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
12月国内钢市先抑后扬。前期基本围绕两条主线,一个寒潮天气来袭,全国大面积降温,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市场需求亦随之降温;其次是,新冠病毒变异拉响新一轮警报,并迅速蔓延近20国,国内部分城市有回潮迹象,对市场情绪及资本面产生利空影响,期现价格大幅度回辙。工信部表示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引发市场对于明年供给收缩预期。此外,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提振市场信心。
回顾2020年钢铁市场来看,1-4月受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供需失衡,受基本面偏弱,价格震荡下移;随后5-8月价格震荡上行,并突破年初高点;8-9月价格震荡运行,9-10月价格回调,10月至12上中旬持续上行.2020年全年市场来看,在货币宽松的背景下,叠加制造业周期,市场需求面表现明显的好转,从而全面的压制了钢材产量宽幅上涨带来的利空,供需矛盾偏小,致使钢价持续上涨。
2021年开年之初,市场消息面占据主导因素,资金借机推涨,对市场行情运行节奏和步调产生较大影响,“强预期、弱现实”格局继续,现货市场反应并不明显,价格维持平稳,部分地区成交略有放量,有小幅上探,大部分维持平淡。此外,全球新冠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仍是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后期有继续发酵的可能。因此,短期来看,市场持续拉涨条件并不充分,随着消息面利好逐步消化,后期将向供需基本面回归,此外,资金持续上攻未果,或虚晃一枪过后再次撤退,市场仍将面临洗盘的风险,不排除冲高回落行情再度上演。
当前央行对国内货币政策为“稳字当头,不急转弯”。也就意味着2021年一季度乃至2021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或仍偏宽松,对需求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在减弱,但或不明显。预期2021年钢材市场需求维持偏好局面,上半年明显强于下半年,年内价格高点出现在二季度概率较大,国内货币政策面临转向,需求减弱,带动钢材市场出现阶段拐点。
12月铜价再创新高,伦铜盘中突破8000美元关口,沪铜主力最高上探5.96万,创近7年价格高点,沪铜12月落在57670元/吨附近。
欧美陆续开始接种疫苗,美联储维持基调,叠加僵持已久刺激法案落地,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另欧洲央行购债规模扩大5000亿欧元,延长9个月,同时还将向银行提供新的长期,宏观利好资金面助推,铜价12月18近6万大关;而后随着利好消息消化,英国及美国出现变异疫情再度引发经济复苏进度放缓担忧,现货市场元旦节前转为贴水,月底铜价再度回归调整半岛官网,中期支撑关注主力5.68-5.72万。
12月现货铜涨390元,升贴水稳步下调,月底好铜维持在平水附近。从12月中旬开始现货市场参与者陆续开始休息,贸易商临近年末资金压力增加,抛货增多,好铜最低贴水140元附近,加上淡季下游需求不佳,市场交投一直较差。仅12月23日盘面跌至5.72万支撑附近时,买盘逢低入市情绪高涨半岛平台,升水短暂暴涨至200。进口盈亏方面,本月窗口仅月初跟23、24日短暂打开,最高270元/吨,月底缺口400元/吨。美元续创新低,离岸人民币持稳小幅贬值,铜价外强内弱延续。铜在2020年出现了V型反转,从平衡表的角度看,2020年全球铜库存呈现累积特征,支撑铜价的驱动因素,并不是传统的供需,而很大程度来自于金融属性的扩张支撑。
目前中国经济活动逐步恢复,需求可能出现同步复苏,但欧美经济前景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库存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需求表现维持强劲,汽车等终端市场产销保持增长,电力行业铜需求仍存乐观预期。2021年首周,铜价强势上涨,实际上市场对于2021年铜的供需判断中,过剩已经成为一致预期,但并不因此看空铜价。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未到达顶点,经济形势还将继续改善,为铜价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复苏,汽车、家电、建筑等细分行业对铜的需求将回暖。2021年铜市场将是一个供需两旺的局面,进而带动铜价的上涨,将有望挑战前高。
12月焦炭市场供需错配,价格维持高位振荡。受污染天气影响港口贸易暂缓,区域性供给紧张促使山东主流钢厂快速接受本轮涨价,焦炭现货市场延续强势。
供应来看,12月中旬以来全国范围内已关停落后焦化产能662万吨,仍有待关停产能470万吨,而期间新建产能仅50万吨,产能置换空档期将加剧年内焦炭供应紧张局面。需求方面,铁水产量尚可,入炉需求依然旺盛,且钢厂主动补库积极,焦化厂发运顺畅,焦炭需求端短期内尚有一定支撑。
因为蒙煤进口方面的环保加严影响,甘其毛都口岸嘉奕达监管区除了进煤棚卸煤的量其余不在接收,造成本就紧张的焦煤市场更加紧张,整体现货市场稳中偏强。产地供应仍较为紧张,主产地产量维持低位,个别已完成全面任务量的矿企已经逐步开始落实减产停产,另有近期多地响起环保预警,造成汽运运输方式受到一定阻碍,焦化厂仍有补库需求。进口澳煤通关政策仍未放松,蒙煤通关再次下滑。
12月国内煤矿安全检查和环保政策趋严,加之年底部分煤矿有检修或放假计划,煤炭产量有所缩减,进口煤紧缺使得焦煤整体供应进一步收紧。同时,雨雪天气亦对焦煤公路运输造成不利影响。看向需求端,落后焦化产能逐步压减,焦企需求本应受到削减,然而高利润驱动焦企顶格生产,焦企采购积极性不降反增。
作为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2020年4.3米焦炉的退出力度的确显著大于预期,这是支撑焦炭价格连涨12轮的核心。甚至2020年12月底都集中去掉了1000多万吨的焦化产能,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兼有4.3米焦炉彻底关停。而置换产能的新增部分都有较为明显的延后,这才导致了焦炭市场出现较大的产能缺口。所以即使高利润刺激焦化企业高效开工,但焦炭供应仍紧缺,体现在整体库存持续下滑,四季度下降了8%左右的幅度。
2021年年初黑色下游需求逐步下降,但钢厂焦炭缺货的情况仍然未变。而且临近春节,在低库下钢厂对于焦炭还有一定补库需求,对焦炭还有一定拉动作用。随着年前焦化落后产能的继续退出,焦企供应紧张局面短期难以缓解,年前焦炭或能保持上涨态势。但随着焦炭提涨,钢厂利润再次压缩,且工信部又要求明年控制粗钢产量,所以从中长期来看焦炭价格继续上涨空间或有限。
水泥全年产量稳增,动力煤价持续暴涨。水泥产量:12月当月水泥产量共2.13亿吨,环比下降12.32%,同比增长6.3%。2020年全年水泥累计产量为23.77亿吨,同比增长1.6%。自2020年4月起,水泥当月产量均呈同比高增速运行,至10月水泥累计产量同比转正,全年同比增长1.6%。相较上年全年同比增速,2020年累计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主要受一季度停工停产影响。
宏观需求:12月后,南方多地区有寒潮侵袭,水泥需求部分受影响,行业出现淡旺季拐点,水泥产销量有所下滑。从短期来看,水泥行业已全面进入淡季,并将持续该势头至春节前后,后续开工项目或将于三月前后进一步展开。
基建全年基础建设投资稳增长。2020年含电力和不含电力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同比分别增长3.4%和0.9%,较前月累计同比分别提高和下降0.1个百分点。从三大细分领域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同比转正,增长0.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1.4%,较前月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7.6%,较上月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铁路运输业投资累计同比下降2.2%,自7月来增速始终保持下降趋势,在年末出现同比转正为负情况。道路运输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8%,涨幅较前月下降0.4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5%,较前值提高1.4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4%,较前值下降0.4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数据来看,基建投资在年中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铁路和道路运输业的投资增长,临近年尾,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则双双发力,支撑基建投资增速稳提升。作为“十三五”收官之年,尽管经济普遍受到疫情冲击,但基建任务基本已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建议及相关文件中,基建的发展方向大致明确,即重点发展交通板块和水利板块。交通板块着重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预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和管理业将成为2021年基建投资的侧重点。
工业增加值转正后稳定走高,动力煤价或有季节性拐点。工业增加值增速仍在高位,采矿业增速达年度峰值。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8%,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12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较前月提高0.3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来看,12月当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较上月提高2.9个百分点;12月当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与上月基本持平;12月当月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增加值同比增长6.1%,较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较上年有所减缓,当月增速则始终保持稳步提升的状态。从三大门类来看,制造业增速一如既往地保持稳定状态,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和水泥的生产和供应业则同比有所增长。
“十四五”规划建议及相关文件显示,基建发展方向已基本明确,交通板块和水利板块是未来基建发展的重点。二者均利好水泥需求增长,为水泥需求动力提供支撑,放眼2021年,下游基建端的高增速仍将为水泥需求持续提供增长动力,水泥全国总量需求仍然强劲。
12月份沪铝整体呈冲高回落之势,主力最高涨至16925元/吨,险破17000关口,最低跌至15295元/吨,截止月末,收报15460,较11月份下跌1025,跌幅6.22%;月内铝价波幅较大,在前期利好被逐渐消化之下,铝价上行逐渐乏力,未能再创新高;同时随着国外病毒变异以及国内零星病例消息的传出,市场再度陷入恐慌之中,加之临近年末传统淡季,国内库存去化幅度放缓,库存对铝价的支撑逐渐减弱,铝价走势不断趋弱。
行情不稳,贸易商快进快出操作为主,但因12月下游企业消费不及11月份,订单有所下滑,对铝锭需求减弱,加上行情不稳,波动剧烈,下游接货多谨慎,拖累部分成交,亦导致电解铝去库存明显放缓,整体市场成交情况不及11月份。华东地区:电解铝库存下降幅度放缓,对价格支撑减弱,叠加下游消费转弱、疫情反复等利空消息打压,12月铝价未能延续上个月的涨势,中心出现下移,盘中自1.7万高位回落,目前已经跌至1.6万下方;截止12月底,华东现货铝价格在15750-15790元/吨之间,环比11月底大跌1000元,跌幅达6%。华南地区:12月佛山铝锭价格出现下跌,且跌幅较为突出,截止12月底,铝锭带票价格在16100-16200元/吨之间,环比11月底下跌1010元/吨,跌幅6%;市场成交方面,12月华南市场成交不及上个月,主要原因还是受下游企业消费疲弱及价格波动过于剧烈影响,距离春节仅剩1个多月,市场需求或将逐渐转弱。
截止12月底,LME铝库存在1366275吨,环比11月底下降7750吨,降幅0.56%,降幅明显放缓,对价格支撑减弱,加上英国新冠病毒变异等利空因素影响,伦铝反弹受阻,呈现出冲高回落走势。12月国内沪期铝库存先抑后扬,下旬增加较为明显,截至12月25日,沪期铝库存在225277吨,环比11月底增加4904吨,增幅2.23%。
12月份沪铝整体呈冲高回落之势,月内铝价波幅较大。近日我国新冠疫苗已正式上市,叠加下周美刺激政策的落地预期,短期就宏观面来看或有转好趋势,受其提振沪铝也存有一定反弹可能,但也仍需关注国内消费以及库存的变化半岛平台,预计2021年铝价整体震荡偏稳。
12月份全国楼市稳中略涨,基本实现“三稳”目标。2020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稳中略涨。2020年各地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全国基本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目标。
12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3%、0.2%和0.7%,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0.6%、0.7%和0.5%。
12月份,各地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稳中略涨。二三线城市房价保持整体平稳态势。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上涨0.1%,涨幅均与上月相同。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1%和0.2%,涨幅均与上月相同。
从房价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变化看,2020年1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有42个,比上个月多6个;下跌的城市有22个,比上个月少6个;6个城市房价环比持平。其中,环比最高增幅为扬州的0.8%;最大降幅为牡丹江的-0.7%。
从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跌情况来看,房价上涨城市数量依然处于低位,二三线城市楼市价格已基本趋稳。回稳是2020年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面对疫情冲击,房地产市场从“冰冻”状态快速恢复,销售和投资走出深“V”型的反转走势。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均在下半年恢复正增长。
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仍然要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2020年12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保持稳定,但二手房价格上涨压力有所加大,一线城市“打新”热度不减。同时,由于新建住宅供不应求,不乏投资客入市抢夺刚需房源,二手房需求持续增加,“打新潮”持续加剧。以上海为例,12月份“千人摇号”的新盘项目就有10个,其中认筹人数最多的汇成南街里,有3007组参加摇号,认筹率高达1269%。
纵观2020年全年,各地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调控因城施策、更加灵活。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部分城市成交低迷,而热点城市要警惕投资需求回潮。2020年12月各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单月累计逾30次,全年出台调控政策高达489次。
2020年上半年,各地调控政策以稳定宽松为主,地方政府积极推地、缓解企业购地资金压力、放宽预售条件、简化审批程序等,供给端政策空间较大。较为宽松的房贷政策对购房者形成利好,前期积压的住房需求持续释放。7月以来,深圳、杭州、宁波、东莞等热点城市相继收紧房地产调控政策,如深圳将落户购房年限延长到3年,并提高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加大征收交易税费等。房地产市场过热城市的房价上涨冲动明显被抑制。收紧调控政策的城市,共同点是市场热度高、房价上涨明显,出现炒作氛围。去年多地政府出台房地产支持政策以对冲疫情带来的风险,体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双边区间管理特点。
房地产新政策再度加码,融资规模遭严控。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7.0%,较1-11月提高0.2个百分点。据测算,12月当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9.21%,较11月当月下降2.31个百分点,增速回落明显。从项目层面来看,2020年购置土地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1%,降幅较前月收窄4.1个百分点,为自6月后购置土地面积降幅首次收窄。2020年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3.7%,增速较前月提高0.5个百分点;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4.9%,降幅较前月收窄2.4个百分点。2020年全年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降幅较前值收窄0.8个百分点;据测算,12月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6.3%,较上月提高2.6个百分点。从销售层面来看,202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2.6%,较前值提高1.5个百分点;据测算,12月当月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73613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前月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集中度管理制度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该政策旨在设置银行业及金融机构关于房地产的比例限制,在“三道红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房地产企业的间接融资能力,严控社会中房地产融资总量的增长。从这一角度来讲,“因城施策”的出现使得融资会更易偏向一、二线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预期将进入更清晰的竞争格局。
资金监管从严等因素会导致房地产企业降价促销,加快销售,预计2021年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将保持不变并再创历史新高。此外,未来几年我国仍处于楼市调控的关键期和机遇期,需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和“因城施策”原则,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13988888888